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8的文章

【懶人包】各地政府派錢大比較:新加坡是共享財政盈餘?

【香港輕新聞】在香港鄰近地區中,不少地方的政府曾經推行「派錢」的政策,當中派錢方式及受惠對象均有不同。究竟,它們過去派錢的方式是怎樣?哪個方式市民最「受落」? 新加坡 據 《聯合早報》報導 ,新加坡政府在2月19日發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預料2017財政年度錄得96億新加坡元(約570億港元)財政盈餘。為一起分享經濟成果,當局提出向年滿21歲的國民派發100至300新加坡元現金(港幣約600至1800元),而所獲金額取決於收入。 新加坡政府建議,年收入達2.8萬坡元(約16.7萬港元)或以下國民可獲派300坡元;年收入10萬坡元(約59.6萬港元)可獲派200坡元;年收入超過10萬坡元或持多個一個物業的人士,則可獲派100坡元。 財長王瑞杰(Heng Swee Keat) 形容 ,措施是送給國民的「紅包」,並指政府希望與國民分享經濟成果,估計270萬人受惠,是當地繼2011年後再次直接派錢。 據 《信報》報導 ,新加坡是在香港鄰近地區中,最早施行直接派錢政策。當地政府於2006年以「經濟增長紅利」名義向成年國民派發現金,近8成人口受惠,之後每逢「大選年」都會有派錢政策。 2006年 :年入2萬4千坡元(約12萬港元)以下者,最多可獲派發8百坡元(約4千港元);年入2萬4千坡元以上,最多可獲6百坡元(約3000港元)。 2008年 : 新加坡政府撥出18億坡元(約108億港元)「還富於民」,其中8.65億新元(約50億港元)將分兩次在4月和10月,作為分紅發給年滿21歲的國民,而窮人與老人受惠更多。 2011年 :發放「增長花紅」,低收入人士每人最多可獲800坡元(約4900港元)。 日本 2016年8月,日本政府在臨時內閣會議上通過了規模超過28萬億日圓刺激經濟計劃,當中其中一項就是向2200萬低收入人士每人發放1.5萬日圓(約1000港元)的現金,藉以刺激消費。 日本 共同社報導 ,向低收入者發放現金旨在配合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等措施來增加家庭收入,刺激消費,而發放對象為免交居民稅的人群。報導指,日本政府當時考慮將發放金額控制在1萬日元,但公明黨反對稱這低於現行水平,最終決定發放金額為1.5萬日元。 台灣 歷史上,台灣政府只於2008年派過錢。不過,政府派發的形式並非以現金,而是以 消費劵方式 ,意味人們必需用以消費。當時,為配合消費券發放,一眾商家紛紛張貼歡迎使用的
多名自稱「青年獨派」的年輕人到桃園慈湖的蔣中正陵寢向棺柩潑紅油。       【香港輕新聞】 今天是台灣二二八事件71周年,位於桃園慈湖的蔣中正陵寢發生潑紅油事件,桃園慈湖陵寢今上午有民眾帶著紅色漆油闖入,並朝蔣介石棺柩潑灑紅漆。台灣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表示,對於發生此事,國防部表達遺憾,並且譴責非理性的行為,籲請社會大眾理性。   管理人員企圖制止搗亂時反被潑油者制服。 自稱「青年獨派」年輕人進行潑油破壞 約在上午10時10分左右,有十多名自稱「青年獨派」的民眾將油漆藏在衣服內,進入陵寢後,即以快速的方式撥紅漆油,並拍攝搗亂過程,駐守在陵寢的憲兵官企圖制止,撥漆民眾隨即快閃離去,憲兵官則立即報警處理。 不滿「謁陵緬懷一代偉人聖地」的宣傳 自稱「青年獨派」的團體在社交媒體上承認潑漆,稱此為「228行動」,他們在網上發布行動聲明指出,去年底執政黨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民間無不期盼當局能盡速展開「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的政治工程,但桃園市觀光導覽頁面上對蔣介石陵寢卻描述為「世界各地謁陵緬懷一代偉人的聖地」,令他們直呼「怵目驚心」。 紅漆油是象徵受難者鮮血 「青年獨派」自述,在各界紀念台灣人民苦難的今天,身為關切公義,主張落實轉型正義的青年,將象徵受難者鮮血的紅漆,潑灑在獨裁者停靈的棺柩,他們同時也在網上提出兩大訴求,呼籲政府落實相關作為。 呼籲桃園慈湖不該專供兩蔣 「青年獨派」提出的訴求為,徹底清除威權遺緒,停止以台灣資源供奉獨裁者;其次是廢除兩蔣文化園區,強調「威權遺緒不是觀光資源」,「青年獨派」進一步呼籲,桃園慈湖不該專供兩蔣,而獨裁者的銅像只能被銷毀,不應安棲在兩蔣「文化園區」。他們表示,轉型正義所訴求的和解,並不是向反動保守的勢力妥協,並不是為了「不造成對立」而便宜地「維持現狀」。真正的和解,是向未來的下一代人承諾一個再也不會有威權符碼,再也不會有獨裁者崇拜,不需要「緬懷一代偉人」,自由民主獨立的新國度。 https://www.litenews.hk/?p=46526

工聯會要求陳茂波重新考慮全民派錢惠及基層

工聯會黃國建指陳茂波應重新考慮全民派錢以惠及基層。       【香港輕新聞】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後,除了代表商界利益的少數政黨表示讚賞之外,建制派及非建制派的政黨大都批評預算案未有照須基層,尤其是工聯會,更要求陳茂波重新考慮全民派錢,以達到惠及基層勞工。 工聯會黃國健:直接派錢是一個選項 工聯會指,本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積極投資未來的方向可取,但經濟成果與民共享方面力度不足,綜援、生果金和長者生活津貼「出三糧」只屬「例菜」,基層勞工並不能受惠於全數退稅,又指短期紓困措施不會解決結構性貧窮問題。黃國健認為,直接派錢是一個選項,財政司長陳茂波要重新考慮如何彌補基層勞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預算案提出為各政策局增加3%的經常性開支,希望政府可以大力改善外判服務制度。另一名議員何啟明就認為,新一份預算案不接地氣,例如在發展創科方面,只是著重引入外國高端技術,忽略中端研發。 工黨張超雄:是繼續「還富於富」 工黨張超雄批評,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是繼續「還富於富」,不滿政府推出的一次性紓困措施,主要是集中在社會中上層,亦看不到預算案具有新意,未能扭轉貧富懸殊問題。他又質疑政府有過萬億財政儲備,但都不願意投資社會基建,包括應付人口老化的長遠準備,認為政府在社福規劃上,特別是長期護理規劃方面做得非常不足,只是回應了短期的問題。 街工梁耀忠:永續貧富懸殊 街工梁耀忠不滿預算案,認為是永續貧富懸殊,偏袒工商界和社會中上層,無新突破,批評政府完全無因應人口老化制訂解決方法。人民力量陳志全批評,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是零分,形容是十年來預算得最錯的「財政預錯案」,他一定會對預算案投反對票,並計劃提出多項修正案,但由於立法會主席對修正案的審裁非常嚴格,加上辯論時間有限,因此他會「應講則講」。 議會陣線朱凱廸:對綠色債券感到匪夷所思 議會陣線朱凱廸指,本港未來五年的經濟會繼續被「雙高」結構綑綁,基建預算高令政府要高價賣地,繼而令市民不能負擔高昂樓價,認為政府無根本解決問題。他又匪夷所思,質疑政府應該是無錢才會發行債券。 實政圓桌田北辰:無擴建稅基是沒有勇氣的表現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整體實事求是,達六十五分。不過,他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沒有提出繼續研究擴建稅基及增加新稅種,是沒有勇氣的表現,認為政府應在經濟向好的情況下,處理本港稅基狹窄的問題。 公民黨

【編輯評論】陳茂波財政預算案的蠱惑位

【香港輕新聞】 一份財政預算案的成功,主事者必須要體察民情,否則便變成「堅離地」。陳茂波首份真正來自其手筆的財政預算案,單單被認為直接讓市民受惠的項目,就有多項措施看到這些影子,最可笑是一些政黨慌死「勤王」唔切,出來大聲讚好,也是這樣,可以證明這些政黨是如何遠離基層市民的生活。最令人失望的是林鄭月娥、陳茂波以至整個特區政府,就這樣錯過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錯過善用1380億元盈餘去改善社會氣氛,如遇上民意反彈,苦果自討。 將注資海洋公園3.1億掩飾為惠民政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公布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其中一項是將合共撥款3.1億元支持海洋公園發展教育旅遊項目,並且在今年向本地中小學生,提供一萬張免費入場門票。由於全港共有70萬名中小學生,在「僧多粥少」情況下,會否採用抽籤或其他方式分配門票,政府暫未有交代。目前公園日間入場門票中,小童(3歲至11歲)票價為240元,成人(12歲或以上)票價為480元,海洋公園派出的門票涉款只為240萬元,與3.1億元相差太遠,送門券給學生只是將注資海洋公園3.1億元掩飾為惠民政策。 只要有孩子仍在中小學求學的家長都知道,學校有很多贊助學生課外活動,海洋公園及迪士尼樂園都是指定項目,相信絕大部分學生都依循不同項目去過這些主題公園,如果學生再「好彩」得到這張門卷,必然不會有老師帶領,結果父母要陪同,一人免費入園,要多購一至兩張門券陪同入場,對經濟好的家庭是多此一舉,對經濟欠佳的家庭是加重負擔。 派2000元津貼導致標籤領綜援學生 綜援家庭在今次派糖中獲發「雙糧」,即綜援中有關孩子求學所需開支,也可獲得加倍津貼,但預算案中再為這班正接受政府資助的學生每人再多派2000元。現時未知會透過社署還是教署安排這些津貼,但在校園中肯定會成為學生、家長熱議的話題,結果某些可獲資助的學生便會被標籤出來,損害這些學生的心理。政府如有心要資助學生,為何不一視同仁,像DSE免考試費般向所有學生都發放津貼,以減少校園內的歧視? 優化醫療券計劃只是掩眼法 優化醫療券計劃,容許長者累積上限由4000元增至5000元,同時會向每名合資格長者提供一次過的額外1000元醫療券。很多市民都被5000元這個銀碼所吸引,但忽略了「累積」兩個字,他的意思是如果你不用,最多可儲起5000元,實際惠民措施只是一次性每位長者醫療券戶口加1000元,如果睇專科醫生的話,只勉

【投資博評】Dingle:風險管理之我見

資料圖片 討論投資表現時,大多都會談及自己的回報是多少,但甚少會提到自己的風險管理表現。其一大原因是風險管理表現並沒有簡明的計算和比較方法,另一大原因則是回報高較容易得到身邊親朋戚友的認同,風險管理表現所得到的關注相對地低。因此,部分人投資時,通常會忽略了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當然,大多投資者並非完全不顧風險地去投資,但他們對風險管理的意識卻會隨市場氣氛而增減。大牛市時,投資者對風險的意識會降低,因為任何股票都很容易便會隨大市升勢而上升,投資很容易便會得到回報。結果是投資者很輕易便會加注,對投資潛在風險不重視。 風險的定義對於具體個人是不一樣的。例如,去賭場賭錢有沒有風險?有沒有可能輸得精光?答案是肯定的,可是我也去賭,但我不可能輸光,因為我會把它控制在一個極其有限的範圍內。但有些人卻無法控制,直至輸光為止。 巴菲特也說過,寧可一百次的過於謹慎,也不願1%的不謹慎。要做好風險管理,除了大家都說的分散投資之外,更重要的是只投資自己最熟悉的範疇,以筆者而言,新股及半新股占投資組合超過80%,因為筆者認為,在這範疇裏,與其他投資者的差距是最遠的,亦是能夠產生ALPHA(EXCESSRETURNOVERTHEMARKET)的原因。 當然,這可能會錯失很多的潛在獲利的機會,但縮窄投資範圍卻可確保走更遠,更成功的路。舉一個例子,你開一家餐廳,你怎麼安排你的菜單?你覺得菜單上的選擇越多越好嗎?如果你覺得你能供應50種拿手菜,那你會在菜單上放50種選擇還是50種以上的選擇還是50種以下的選擇?有兩家著名公司,大家都很熟悉,正正是FOCUS自己的專長領域,並沒有很多產品,卻是很偉大的公司,一家是蘋果,另一家是任天堂。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求學上,我們應該多多益善,而在做投資決策時,必須堅持求簡的原則。筆者認為,投資者第一個來到市場的任務,就是找出到底哪些標的對自己而言是最最簡單易明的。(雖然絕大多數人進來市場之後始終圍繞「投資哪些標的才最賺到錢」這個問題) 轉載自微信「稻穗財經」 筆者執筆時,不是證監會持牌人,可能持有及隨時買賣上述提及的股票長倉。 風險披露聲明:證券交易的風險證券價格有時可能會非常波動。證券價格可升可跌。買賣證券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

【博評】蘇蘭斯:預算案薪俸稅改 富人最受惠?

這次預算案不只個人、子女和供養父母的免税額有高於通脹的提升,稅階由四變五,亦有助降低稅務支出。加上退稅增至三萬,對年薪40萬以上的單身貴族及年薪80萬以上有父母子女供養的人士最為受惠。 以2017/18年度的稅階稅率及退税情況推算,單身無其他扣稅項目的打工仔,最少也要38萬多年薪才能拿盡兩萬的退稅,實際稅率是1.8%。(見個案一); 如果已婚,有兩個小朋友及兩個老人家的中年夾心階層因為可以有六十萬的免稅額,更加要八十多萬年薪才能盡享退稅的兩萬元,實際稅率是0.8%(見個案2)。 但年薪分別要達到單身45万,家庭103萬才可以拿盡三萬退稅,實際稅率仍是超低的2%以下。 另一方面,夫妻可以分開以個人名義申請個人入息評稅,對收租一族、小本生意人及自顧人士是很大的減免。他們可以享受兩次以稅階累進的低稅率及每人三萬的退稅,是本預算案最受惠的一羣人。 總體而言,香港的薪俸稅結構很大程度上考慮了各家庭的負擔,對家庭結構上負擔重的打工仔稅率一向很低。退稅加碼九成打工仔原本的稅率就已經很低,根本無多大受惠,而能受惠的又是高薪一族,可謂幫了最不需要幫助的一羣人。 個案一 2017/18 個案一 2018/19 收入 368277 455535 免税額及扣除 132000 132000 第一稅階 2% 45000 900 2% 50000 1000 第二稅階 7% 45000 3150 6% 50000 3500 第三稅階 12% 45000 5400 10% 50000 6000 剩餘 17% 101277 17217 14% 50000 8500 17% 123535 21000 退稅75% (上限二萬) 20000 退稅75% (上限三萬) 30000 稅款 6667 10000 實際稅率 1.81% 2.20% 個案二 2017/18 個案二 2017/18 收入 838277 1033708 免税額及扣除 602000 704000 (已婚,2子女,2同住父母) 第一稅階 2% 45000 900 2% 50000 900 第一稅階 7% 45000 3150 6% 50000 3150 第一稅階 12% 45000 5400 10% 50000 5400 剩餘 17% 101277 17217 14% 50000 8500 17% 129708 22050 退稅75% (上限

【博評】陳景祥:誰是守財奴

今年預算案其中一個主要焦點,是龐大的盈餘會怎樣用?財政司長今天宣讀預算案,我執筆時仍未看到,然而媒體報道加上會計界推算,去年盈餘過千億元應無懸念。有這大筆盈餘,政府應否「派錢」?如果不派,又應該用在什麼地方? 未入正題前,先看些背景資料。 近幾年不少人都批評香港「不思長進」,給鄰近地區及內地城市爬頭、佔國家的GDP(本地生產總值)比例不斷下滑……這些批評背後的事實是,香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發達經濟體的35個地方中,唯一能在過去逾10年(2007至2016年,今年繼續)持續錄得財政盈餘的經濟體。與此同時,香港累計財政儲備在去年3月達到9360億元,當時已創出歷史新高;加上今年的盈餘,財政儲備肯定會再刷新紀錄。 派錢辯論背後 關乎政府管治問題 經濟增長方面,2007至2016年的10年趨勢增長是2.9%,估計2017年會加快至約4%。不少人都不滿,認為增幅不及新加坡;但新加坡過去10多年大量輸入外勞、大規模填海,在生產要素上大幅增加,香港卻無法做得到。即使在這個增速之下本地勞工市場一直保持低失業率,從2010年開始失業率都徘徊3%水平,接近全民就業狀態。 有這樣的成績總不能說香港經濟表現差吧?過去持續錄得盈餘,今年數額更龐大,到底政府應否「派錢」?今日預算案已公布,再爭論應否派錢意義不大。然而在過去幾個星期的辯論中,贊成與反對派錢的理據背後,是關乎政府的理財原則和管治問題。這方面其實才是爭論的真正要害。 不妨立場先行。我是主張應該派錢的;但說法要改,不是「派錢」,而是「還富於民」。在我看過的所有反對「派錢」理據之中,沒有一條是有足夠說服力的。 有人說,派錢是「hea」、是不作為,不願投資在社會民生政策上。事實是,數據顯示從2012/13年度至2016/17年度,政府經常開支的累計增長是31.4%,高於同期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累計增長22.3%。幾項主要政策範疇包括社會福利、衛生和教育的累計增長比率,都高於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增幅。其中社會福利開支的累計增長更高達71.2%。很明顯,過去幾年經濟增長、盈餘可觀,政府並沒有「勒住荷包」,而是不斷增加在各項社福政策上的開支。今年盈餘龐大,相信在滿足各項社會開支之餘,仍然有大筆財富在庫房,足以還富於民。 要搞清楚的是,現在要求政府還富,不是「扣起」用在各項社福及民生政策的開支;而是政府各部門提交一年預算、確保各項公共服務都有足夠

【輕盤點】波叔「估錯數」歷年之最?差額超過1200億

【香港輕新聞】財政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上午公佈新政府任內首份財政預算案細節。早前很多人期待的「全民派錢」並未成真,取而代之的是在稅收、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各種「派糖」措施。有媒體隨之總結各種甜頭背後的細節,值得注意的是:向來批評歷任財爺「估錯數」的陳茂波,恐成新任「錯估之王」。 盈餘總額 根據陳茂波今早宣讀的內容,政府2017至2018年度盈餘錄得1380億元。《香港01》有消息指,陳茂波在去年的《預算案》上估計2017至2018年度的盈餘將會是164億,相比最終盈餘,中間的「錯估值」有1216億元,堪稱歷來「估錯數之王」。 《香港01》 續指,當年陳茂波仍是會計界功能界別議員時,曾多次批評曾俊華估錯盈餘,影響施政;當年陳茂波還曾敦促曾俊華為連年估錯數負責,又稱利得稅和薪俸稅收入屬意料之中,稱「我真是解釋唔到」為何出現嚴重誤差。 減稅項目 稅收方面, 《香港01》 指本次薪俸稅與個人入息課稅退稅、利得稅退稅75%,上限高至3萬港元的力度,屬「歷來最豪」。文章總結,此筆一次性退稅75%,能令全港超過14萬納稅人收益,有關減扣也會令政府在2017/2018年最終應繳稅款賬面上減少29億元。至於增加稅階的措施,則將減輕134萬納稅人的稅務負擔,相關措施也會令政府每年稅收減少40.9億元,平均到每名納稅人身上,即等於每人省下3052元。 學生津貼 《財政預算案》中,提到將向正領取在學津貼及政府資助的有需要的學生一次性發放2000元津貼,又為參加2019年中學文憑試(DSE)的考生代繳考試費。 《香港01》 稱,目前「經入息審查而獲學費減免或書簿津貼的學生均可受惠」,根據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辦事處截至今年1月26日的資歷,成功申請到學費減免或書簿津貼的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生合共約22萬人,再加上其餘案例,預計會有37.1萬學生受「2000元」優惠。不過文章又指,2000元的資金,可以購買一套小學教科書,但不夠買全套中學教科書;部分名校全套中一教科書價值4600元,相當於這筆金額的一倍有多。 代繳DSE考試費 另外對代繳DSE考試費, 《香港01》 估計以一名學生報考包括兩個語文及四個非語文科目合共六科的情況計算,一名考生考試費用達2894港元,據此預計政府2019年的此項支出有1.8億元。 免費門票 至於財政預算案中指未來一年將向本地中小學生提供一萬張免費入場海洋公園